Tuesday, 2 December 2008

(轉貼) 好男友守則 vs 愛妻十大守則

好男友守則 :

曾答應的事情會不會忘記,
吃東西時注意我喜歡什麼,
過馬路時記得牽我小心走,
確認我平安到家後才睡覺,
天冷的時候為我披件外套,
不舒服的時候適時問候我,
能夠分享我的開心與難過,
走路時必定護著我走內側,
關心我的家人朋友和同學,
食衣住行生活起居都關心,
想盡辦法找到迷了路的我,
教導我許多我不會的事情,
每個時期能和我一起成長,
對自已小氣卻對我很大方,
做重大決定前會和我商量,
無條件但有道理地寵壞我,
看到未接來電有空就回我,
付帳的時候不區分他或我,
陪我過生日和重要紀念日,
一起逛街總會幫忙提東西,
工作認真有空時就會找我,
我犯錯一定輕摟我才說教,
車裡隨時準備雨具和外套,
暗示要小禮物時立刻聽懂,
對於未來有一致的認同感,
睡前給我一通電話道晚安,
偶爾為我準備好愛心早餐,
主動規劃下一次要去哪玩,
三不五時約我一起去散步,
約會遲到會先跟我報平安,
有空閒時就接送我上下班,
出門或回家都會先打給我,
不和異性搞曖昧讓我放心,
常和我分享生活中大小事,
睡覺時常會想到我抱著我,


愛妻十大守則:

一‧時常表達”我愛妳”:一句甜蜜的話、一束給他驚喜的花、一個安排好的浪漫假期、一個睡前溫暖的擁抱,都是傳達深深愛意的方法。

二‧隨時表現你對她的注意:不管是分擔家事、幫她提東西、陪她一起shopping、走在馬路上一定讓她走在內側,從生活的小細節上關心她。

三‧耐心的聽她說話:即便是不合邏輯、沒有頭緒的內容,都以聽眾的態度跟她一起分享心情。

四‧讓她放心:要讓一個女人相信你對她的真情,一定要讓她沒有對你懷疑。所以主動告知你的行蹤,讓她了解你的工作圈與交友圈,是讓她安心的最好方式。

五‧努力做個有肩膀的男人:要一個女人相信她做了全世界最正確的選擇,就是當她覺得你是一個負得起責任,也願意負責任的男人。負得起責任表示你有能力,願意負責任表示你為人可靠,這都是讓她會更愛你的原因。

六‧把她當做全世界的中心:不在她的面前隨便稱讚別的女人,尤其是有關長相跟身材,那是多數女人的大忌,所以要學會按奈住自己的色心,讓她覺得她是最美麗的女人。

七‧對你們的未來有計畫與夢想,並言行合一的去實現:一個被愛的女人需要對雙方的未來有把握,所以讓她知道你的計畫並與她溝通,共同去實現是一種承諾的表現。

八‧對她大方一些,努力給她好的生活:不是每個女人都夢想作少奶奶,但每個女人都希望,她的男人是有能力給她好的生活的,不管這男人的能力有多少,但不斷的努力是最重要的表現。

九‧不要忽略相處上的小細節:女人的心思天生敏感,所以有許多事情,女人習慣用暗示的方式去表達,不要一付大男人的樣子,去忽略她的感受,要知道感情是一點一滴的累積,而你的細心與用心,絕對會讓她感動。

十‧相處中不要凡事都要講道理:因為相處的哲學中,往往沒有什麼道理,所以去爭論誰對誰錯,沒有太大的意義。反而是學習馬主席的精神,「一切的錯都是我的錯,太太永遠不會錯」。雖從表面上看來男人好像輸了面子,但事實上你贏了裡子,你贏到一個女人愛你一輩子的心。



以上為(轉貼文)

Monday, 1 December 2008

(轉貼) 知識管理三要素

在認識到知識管理的必然性後,我們還要對知識管理的內涵有一個中肯的瞭解。

根據我們在知識管理方面的實踐,借鑒國內外權威機構和專家對知識管理的內涵的闡述,可以得到下面對知識管理的三點界定:



1. 知識管理是一個知識生產以及利用的過程。

2. 知識管理需要相關技術和企業內部結構的支撐,要建立一個知識交流的

技術和制度環境。

3. 知識管理需要充分與人相聯繫。



首先是知識管理的內容來源層面,強調知識管理主要是對各種知識內容及其過程的管理;第二點是知識管理的活動層面,強調知識管理不僅僅是技術相關性問題,而 是對“人、過程、技術”的有機集成;第三點是知識管理的價值層面,強調知識管理需要實現特定價值,主要表現為,它有利於提高個人和組織的智商,有利於實現 企業的業務目標和知識願景,有利於取得直接的經濟績效,等等。



這樣,知識管理不僅僅是技術,不僅僅是文檔管理,不僅僅是IT應用產品,不僅僅是ERP、CRM等的補充。實際上,我們從“企業資源計畫”(ERP)到“知識管理”的字面含義上,就不難識別其中隱藏的管理思想的革命,即從“資源”觀到“知識”觀的躍遷。



所以,實現知識管理將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,它不僅需要一定的IT的硬環境的支撐,而且要以軟環境為基礎,包括戰略和領導的支持、文化、價值觀等,所有這些都需綜合考慮。換句話說,知識管理就是要實現知識內容、知識活動以及知識價值的總體平衡。



在實現知識管理的“內容、活動以及價值”的總體平衡基礎上,在“內容、活動以及價值”的每個層面都有其自身的平衡。如知識內容需要實現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 的平衡,知識活動則需要實現人/文化、過程以及技術的平衡,而知識價值則需要實現個人智商和組織智商的平衡、有形效益和無形效益的平衡等等。



在知識“內容”的平衡方面,對於不同性質的知識,需要實現由隱性知識到隱性知識的知識社會化管理,由隱性知識到顯性知識的知識明晰化管理,由顯性知識到顯 性知識的知識關聯化管理,以及由顯性知識轉換為隱性知識的知識內省化管理。對於個人和組織知識來說,要實現兩者之間的互動平衡。在企業的具體決策行為中, 個人知識和組織知識的互動是經常發生的,如產品設計小組、診斷專家小組等。假設一個決策群體中有三個決策者A、B、C,各自具有的知識為A、B、C,知識 間具有一定的交叉,如圖4所示。該決策群體要解決的問題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:①問題X1,其處於知識域A(B(C中,這種情況下,A、B、C都具有解決問 題的能力,但並不等於一定能解決好問題,因為可能會發生“三個和尚沒水喝”的情形,這需要解決A、B、C間的協調問題。②問題X2,這種情況下,A、B、 C單個人都不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,此時需要A、B、C的協作能力,由個人智商形成組織智商,群策群力,共同解決問題。③問題X3,這種情況下,X3超出了 A、B、C三者的知識範圍,屬於新問題,此時需要強調通過學習和創造性活動來解決問題,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外腦來幫助自己解決問題,這就涉及到了企業內部 知識和外部知識的平衡問題。



在知識“活動”的平衡方面,首先,在知識活動中,需要緊緊抓住知識管理的核心過程——知識的創造、儲存、分享、應用、更新,並結合軟、硬環境的建設,將企 業文化、資訊技術和知識核心過程有機聯繫,創建出完整的知識活動。其次,除了以IT為基礎來建立網路化的知識社區,還要重視實體的知識社區。只有全體員工 積極參與實體及虛擬的知識社區,企業的知識管理系統才會真正啟動,知識分享的文化才會被實踐。



知識價值的“平衡”,可如圖5所示,企業在實施知識管理過程中,應以平衡記分卡的財務、客戶、學習以及過程這四個基本面為參考,在協助企業創造利潤的同時,兼顧員工持續學習成長、客戶滿意和企業過程不斷更新,才能真正創造出持續性的知識價值。

(轉貼) 知識管理 (Knowledge Management) 的定義

知識管理的定義:


知識管理(Knowledge Management),能協助企業、組織或個人,透過資訊科技,將知識經由創造、分類、儲存、分享、更新,並為企業或個人產生實質價值的流程與策略,主要重點管理內容為文件管理、核心專長管理及知識社群管理。

http://www.nii.org.tw/cnt/ECNews/ColumnArticle/article_178.htm#Q5


2)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


「經 濟合作發展組織」(OECD)於1996年發表的「知識經濟報告」中,認為以知識為本位的經濟即將改變全球經濟發展型態;知識已成為生產力提昇與經濟成長 的主要驅動力。自此而後,「知識經濟」即普遍受到各國學者與政府的高度重視。所謂的「知識經濟」,就是直接建立在知識與資訊的激發、擴散和應用之上的經 濟。創造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與效率將凌駕土地、資金等傳統生產要素之上,成為支持經濟不斷發展動力。而為何要發展「知識經濟」呢?


1. 全球化使企業可運用全球最便宜的資源,廉價資源已不可能做為競爭力的來源,高所得國家工資及其他資源成本較高,需要靠知識與技術做為競爭力來源。

2. 良好的資訊使知識傳播更快,更容易與洽當的其他因素結合,而得到更有效的應用;領先的國家可由全球獲得知識及資訊所創造的利益,美國即為明顯的例子。

3. 知識及資訊的運用和既有產業或核心能力結合,可以提高國際競爭力及獲利能力。

因此,知識經濟時代中,企業的發展將取決於知識不斷的累積與有效應用。近十年以來,由資訊通訊科技所帶動的技術變革,已徹底改變了人類生活與生產的模式,未來也將持續影響企業發展的榮枯。


3)知識管理(Knowledge Management, KM)的必要性


知 識管理是近幾年來管理領域相當熱門的議題,企業界急迫的思考如何運用資訊科技力量來達成知識的累積與管理。根據KPMG顧問公司 2000年知識管理研究報告指出:「在歐美先進國家的423個受訪企業中,有高達38%的企業已建置知識管理系統,30%的企業開始規劃建置知識管理系 統,二者的比例合計高達68%」。此外,IDC 2000年出版的研究報告顯示:「沒有導入知識管理的企業,每年為此在每個知識工作者身上增加US$ 5,000 (相當於15萬元台幣)的成本」。這些調查報告一再的顯示出企業推行知識管理的重要性。


然而,什麼是企業知 識管理呢?簡言之,「知識管理」是為了妥善儲存組織知識、發揮企業智慧,進而提昇組織績效、獲利能力與競爭力。從鼓勵員工分享個人知識、建立組織學習文化 開始,有系統性的將存在於員工、團隊、企業流程、文件…等的內隱與外顯之經驗與知識進行蒐集、儲存、傳遞、分享、利用、加值與創造之循環過程。 Gartner Group亦將知識管理定義為:「知識管理為一種流程,藉由蒐集並分享智慧資產來獲得生產力與創新上的突破;它涉及了創新、萃取與組合知識,以產出更聰 明、更富競爭力的組織。」


那麼知識管理究竟要管理什麼呢?國內外專家學者認為,知識管理是管理公司的無形資產,包括對外 的關係、品牌名稱、聲譽及形象;以及企業內部的專利、概念、模型及流程;組織中個人的技術、教育、經驗及價值等。而企業應如何獲得知識來源呢?企業知識的 來源主要來自企業內部工作的流程、如文件檔案、員工工作經驗、知識,還有來自企業外部的顧客、市場資訊…等等。而知識管理最重要的便是將這些有形的、無形 的資訊、知識有系統的蒐集、篩選儲存、擴散,並發展成企業的獨特無形資產(電子商務時報「知識管理---企業創造價值的來源」, 2001/12/3)。


誠 如微軟總裁Bill Gates所說,知識管理的初端甚至無關科技,它從企業目標和流程開始,並認知資訊分享的必要性。然而,資訊科技也確實是促使企業得以推行知識管理的一大 要素,資訊系統的運算能力與儲存能力、網路通訊的連結性與便利性讓企管領域中的知識管理理論一一實現。以往企業欲推行知識管理面臨到的許多問題,例如,知 識只能累積在公司員工的腦海中,無法有系統的記錄下來,即使記錄下來寫成文件,檢索閱讀十分繁複,造成知識擴散的障礙。因此在過去的管理時代,雖然企業管 理者體認到知識管理的重要,但無法確切執行知識管理。近年來,網際網路及其工具蓬勃的發展,使得知識管理成為未來管理的主流,尤其在知識爆發的時代,知識 管理勢必成為未來企業決勝的關鍵(湯明哲, 2000)。組織透過知識管理的推動可以達成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率與服務品質、即時提供最新、完整、客觀與統一的資訊,持續創新與創造企業的有形、無形資 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