◆心肌梗塞(Myocardial Infarction)
在2007年8月2日多維新聞網上有一篇新聞它的標題是: 『研究發現:午睡可降低心肌
梗塞發病率』,下面就讓我們來對心肌梗塞做深一層的認識。
什麼是心肌梗塞?
心肌梗塞就是冠狀動脈發生阻塞,心肌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及營養,而引起心肌受損,進而影響心臟功能,嚴重時危及病人的生命。
什麼會導致心肌梗塞?
*動脈硬化:動脈硬化是一種緩慢的過程,膽固醇聚集堆積在動脈管壁上,使得
動脈管腔變狹窄,因此無法通過足夠的血流及氧氣供給心臟及全
身。若冠狀動脈管腔比原本狹窄50-70%時,當你在運動或從事高耗
氧的行為時,冠狀動脈將無法提供充足血液及氧氣給心臟,因此會
出現心絞痛。
有什麼症狀?
1. 胸痛有壓力感 : 前胸感到有壓迫性的疼痛,或沈重感,這是最常見的症狀。
2. 下巴痛、牙痛或頭痛。
3. 呼吸短促。
4. 噁心、嘔吐、出汗、心有灼熱感。
5. 消化不良、上腹部不舒服。
6. 手臂疼痛。
7. 上背部疼痛。
8. 全身不適。
會導致什麼併發症?
1. 心衰竭 : 大多為急性左心衰竭。
2. 心律不整 。
什麼是造成冠狀動脈硬化及心肌梗塞的高危險因子?
1. 高血脂 : 血中膽固醇過高容易堆積在冠狀動脈引起冠狀動脈硬化,進而增加罹患
心肌梗塞的機率。
2. 高血壓。
3. 吸菸 : 菸中所含的化學物質會損害血管管壁,會增加冠狀動脈硬化及心肌梗塞的
機率。
4. 糖尿病 : 不論是第一型(胰島素依賴型)或第二型(非胰島素依賴型)的病人罹患冠狀
動脈硬化及心肌梗塞的機率都會比一般人高。
5. 性別 : 男性通常比女性容易得到冠狀動脈硬化及心肌梗塞,有些學者認為那是因
為女性體內比男生含較多的高密度脂肪酸膽固醇(HDL)。
該怎麼診斷?
1. 心電圖: 急性心肌梗塞的心電圖變化與疾病發作的時間有一定程度的相關性。如
果心電圖出現ST段上升T反轉,表示剛發作不久,如果出現Q波表示心臟
肌肉已經有壞死的現象,Q波出現後將不會消失。
2. 血液檢查 :磷酸肌胺酸激酉每(CPK)包含3種,包括CPK-MM,(主要存在於骨骼肌
中)、CPK-MB(主要存在於心肌中)及CPK-BB(主要存在於腦、
肺、膀胱、腸道與甲狀腺組織),而主要是檢查CPK-MB,急性心肌梗
塞發作後的4~8小時,血清中的CPK-MB與total CPK的濃度 開始上升,
而於24小時達高峰,於2~3天後恢復正常。
該怎麼治療?
1. 給予血栓溶解劑 : 血栓溶解劑已經成為急性心肌梗塞的第一線用藥,確定無出
血的禁忌症之後,立刻給予病患血栓溶解劑治療,至少要在
發作的12小時內給予,才有療效。
2. 給予輔助性藥物:如鎮靜劑、硝化甘油、阿斯匹靈等。
3. 緊急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 : 利用心導管的方式,從下肢股動脈(或上肢動脈)插入
導管,利用導線,將氣球導管置入冠狀動脈狹窄部
位,再將氣球擴張,利用其壓力將阻塞部分撐開,
以得到較大的內徑,增加血流量。輔助使用冠狀動
脈血管支架,利用心導管將「血管支架(Stent)」送入
冠狀動脈狹窄處,而達到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量,
可得到更好的效果。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需要較多
的人力與設備,且較不是一般設備的醫院所能進
行,但較不會出血之危險性。
新聞小檔案:
睡眠對健康之重要不言而喻﹐但據調查﹐現在許多成年人有睡眠不足之感。因而﹐午睡的重要性已越來越為人們認識﹐它是補充睡眠不足的最佳選擇。
午飯後﹐人的身體為保證食物的消化吸收﹐全身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系統﹐致使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﹐加之上午的工作學習使腦細胞也呈疲勞狀態﹐故常常昏昏欲睡。德國科學家對哺乳動物和嬰兒的實驗表明﹐每天下午2─4時正是動物和人體的體溫曲線(夜間除外)的又一低谷﹐此時身體各項功能減弱﹐反應變得遲緩。據統計﹐德國有1/4交通事故發生在這段時間內。科學家還對那些沒有鐘表﹑窗戶和任何時間參照物的房間內的人進行了研究﹐發現人類編制的“作息程序”是夜間需長眠﹐而午後則需小憩片刻﹐哪怕一二十分鐘也能收到很好效果。
研究者還發現﹐由于午睡可使體內激素分泌更趨平衡﹐所以使心肌梗塞等心臟病發病率減少了30%左右。據分析﹐厄瓜多爾北部山區之所以成為世界長壽地區之一﹐與那裡的居民每天都午睡的習慣不無關系。午睡不僅有利于健康﹐還可使生產效率提高20%之多。因此國外不少公司已開始為職工安排專門的休息區以供午睡﹐日本更不失時機地推出了一種“午睡店”供人休息。( 午睡只需小憩片刻即可。若時間過長﹐將進入深度睡眠狀態﹐中樞神經系統抑制程度加深﹐大腦血流量明顯減少﹐體內代謝變慢﹐醒來後﹐大腦的抑制狀態難以馬上消除﹐血流量又不能馬上增加﹐有時反而會出現越睡越想睡的情況。 |
相關網址:
1. http://www.medicinenet.com/heart_attack/article.htm
2.http://content.edu.tw/vocation/nursing/tc_sn/3-1/diagnoses.htm
3.http://www.kmuh.org.tw/www/kmcj/data/9102/4886.htm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